调距桨方向行业动态调研报告

总记录数:191 来源机构:43 时间范围:2025年3月1日 - 2025年6月24日

本月热点

海上无人系统与智能化作战

军事与科技前沿

本期资讯高度聚焦海上无人系统的发展与应用。从无人艇、无人机到无人潜航器,智能化、自主化、集群化成为核心趋势。乌克兰冲突中无人艇的成功运用,以及美军对无人作战体系的持续投入,均表明无人系统正从辅助角色转变为海战核心力量。相关技术如人工智能、自主导航、跨域协同等成为研发热点,旨在构建低成本、高效率的非对称作战能力。

无人化 智能化 无人机 无人艇 跨域集群

绿色船舶与动力系统革新

产业与技术趋势

为应对全球"双碳"目标,航运业正加速向绿色环保转型。LNG双燃料动力船成为市场主流,各大船厂订单饱满。同时,光伏能源、生物燃料、电力推进等新技术不断涌现,瓦锡兰、ABB等行业巨头纷纷推出旨在提升燃油效率、降低排放的解决方案。这些技术革新不仅推动了船舶设计的迭代,也为航运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与全球智慧。

LNG双燃料 绿色环保 电力推进 高效性 减排

先进推进技术与部件优化

科研与学术进展

期刊专利记录显示,科研领域对船舶推进技术的优化进入深水区。研究重点集中在螺旋桨、吊舱、喷水推进器等核心部件的水动力性能提升和减振降噪。通过引入端板、仿生结构和新材料等创新设计,旨在提升推进效率并降低能耗。此外,针对特种船舶(如极地船)和无人平台的推进系统研究也日益深入,反映出行业对高效、安静、可靠推进技术的需求。

螺旋桨 吊舱推进器 水动力性能 减振降噪 新材料

公众号消息汇总

本月关键词
无人化 智能化 低成本 舰船 新技术
本期公众号资讯的核心聚焦于无人作战系统与未来海战形态的演变。多篇文章深度剖析了俄乌冲突中无人艇、无人机的战术应用与战略影响,揭示了低成本、智能化装备如何重塑海上攻防格局。同时,对美、英、日、韩等国海军的无人化、智能化转型进行了追踪,涵盖无人机母舰、无人补给艇、自主无人潜航器等前沿装备的最新进展。此外,地缘政治、新型舰船(如航母、核潜艇)的发展动态以及5G、AI等颠覆性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也是关注重点。
2025-06-24 无人争锋 无人系统

从俄乌黑海冲突看无人系统作战运用对未来海战的影响

美智库研讨认为,乌克兰在黑海成功运用无人系统等不对称作战方式,挑战了俄罗斯黑海舰队。其成功依赖于无人艇、岸基反舰导弹、情报支持以及俄罗斯的应对不足。这启示未来海战,尤其在受限海域,低成本无人系统将成为拒止大型海军的重要力量。

2025-06-23 无人争锋 智能化

无人智能作战体系杀伤链探要

智能化战争驱动无人智能作战体系杀伤链向广域分布、聚链成网、敏捷聚优、智能增效等方向发展。文章探讨了提速增效、动态组网、智能敏捷三种运用模式,并提出要以体系、实战、对抗思维构建、评估和反制杀伤链。

2025-06-20 海洋防务前沿 吊舱

详解以色列打击伊朗的航空兵

文章详细介绍了以色列空军的编制、员额、基地部署,及其装备的各型战斗机(F-15、F-16、F-35I)、加油机和预警机。重点分析了F-15I"雷霆"和F-35I"强大"等先进战机的性能、以色列特色改进及其在远程奔袭和多域作战中的核心作用。

2025-06-17 海洋防务前沿 水面舰艇

水面舰艇设计的发展趋势

文章分析了后冷战时代水面舰艇设计的演变趋势。新一代军舰呈现出尺寸增大、多功能化、隐身设计、改善船员居住条件等特点。动力系统趋向混合机电或全电推进,以支持激光等新概念武器。作战系统则向分布式架构、一体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以应对高超音速武器和无人系统带来的挑战。

2025-06-13 武汉船机 舵机

冲刺"双过半"_中船集团武汉船机舵机订单显著增长

武汉船机公司舵机业务实现"双过半",截至5月订单量同比增长181%。产品主要为双柱塞四油缸拨叉式舵机,配套集装箱船、油船等主流船型,具有技术优、集成度高、可靠性强的特点。公司正推进产品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并可提供智能化升级方案,以适应现代船舶绿色、智能的规范要求。

2025-06-10 海洋防务前沿 无人艇

荷兰军官:美海军陆战队需要濒海地区水面作战要素

文章指出,为适应濒海作战环境,美海军陆战队需建立专门的水面作战要素(SCE)以弥补现有维持、火力和情报能力的差距。建议发展低信号特征的机动平台、建制反舰与防空系统及专用传感器技术,并借鉴北约盟国经验,解决内线部队在冲突空间中的生存和作战效能问题。

2025-06-05 中国船舶报 智能化

我国首个!这家舰船特色高校联手这家船舶央企

由哈尔滨工程大学与中国船舶集团共建的国内首个船海学科教育专有大模型——"兴海"大模型正式上线。该平台深度融合船海行业知识与AI,涵盖课程学习、虚拟仿真、性能预测、智能设计等功能,旨在通过AI³赋能,探索行业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新范式。

2025-05-30 国防科技要闻 数字化

北约发布《2024科技亮点》报告

北约科技组织发布《2024科技亮点》报告,概述了量子技术、人工智能、下一代通信、海上力量、自主技术等领域的400余项研发项目进展。报告强调利用新兴技术维持北约优势,重点项目包括水下量子通信、AI辅助决策、海军舰艇反潜作战、海上无人系统以及太空态势感知等。

2025-05-28 海洋防务前沿 无人舰船

全球首艘"全无人战舰"下水,可搭载ADL导弹发射器

DARPA"无人值守舰船"(NOMARS)项目的原型船USX-1 Defiant已下水测试。这艘55米、240吨的中型无人舰船旨在实现长期自主航行,其设计完全去除人员需求,以提升效率、生存力和隐身性。该船可装载模块化有效载荷,如BAE的ADL导弹发射系统,展示了未来无人化后勤与作战的潜力。

2025-05-09 海洋防务前沿 航母

"福特"号航母强大、高效、安全吗?

文章深入探讨了美国"福特"号航母的创新技术,如电磁弹射系统(EMALS)、先进雷达和航空器减速系统,及其强大的舰载航空兵联队。尽管设计上具备高效率和安全性,并通过了水下爆炸试验,但文章也指出了航母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的电磁阻拦索故障、升降机工作不力、动力装置损坏和成本超支等一系列问题,对其真实战备状态提出了疑问。

新闻报道汇总

本月关键词
LNG双燃料 推进系统 数字化 绿色环保 油船
本期新闻聚焦于船舶制造业的绿色与智能化转型。多条报道围绕LNG双燃料动力船舶的建造与交付,显示出清洁能源在航运领域的强劲势头。新时代造船等企业接连开工、下水多艘大型油船和集装箱船,彰显了中国造船业的实力。同时,瓦锡兰、ABB等全球技术领导企业持续推出创新解决方案,如电力推进系统、能效优化升级包和数字化能碳管理平台,旨在帮助航运业实现降本增效与脱碳目标,推动行业向更可持续的未来发展。

0315881#、0315813#油船顺利下水

新时代造船 2025-06-19

6月19日,新时代造船的两艘油船——158000吨级的0315881#油船和为EPS船东建造的155500吨双燃料动力油船0315813#,顺利从3#船坞下水。这两艘船均代表了现代油船建造的高标准。

拖船行业电气化后的推进考量

Berg Propulsion 2025-06-18

Berg Propulsion首席技术官撰文分析拖轮行业的电气化趋势。受法规和可持续发展目标驱动,行业正从传统柴油机械拖轮转向混合动力及全电力配置,这要求从设计到运营全面重新思考推进系统。

瓦锡兰Fit4Power解决方案为海洋网联船务集装箱船带来显著的燃油和排放节约

瓦锡兰 2025-06-04

瓦锡兰将为ONE Maestro号集装箱船提供Fit4Power激进降额改装套件,通过优化主机功率输出,预计平均降低13%的燃油消耗,每年减少约4000吨二氧化碳排放,并延长船舶CII合规期。

瓦锡兰将为美国首批电池电动零排放高速客船提供电力推进系统

瓦锡兰 2025-05-28

瓦锡兰将为在美国旧金山湾区运营的三艘全电池驱动的高速渡轮提供完整的电力推进系统。这些零排放船舶将是美国首批全电动高速渡轮,标志着美国渡轮行业向零排放推进技术的重大转型。

10#8100箱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命名交付

新时代造船 2025-05-22

5月22日,新时代造船为船东MSC订制的10艘8100箱LNG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中的第10艘成功命名为"MSC BENIN"号并完成交付。该型船总长260米,载重吨超10万吨,是绿色航运的代表作。

全国最大光伏能源+LNG双燃料船"远海口"轮首航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 2025-05-16

5月15日,全国最大光伏能源+LNG双燃料汽车船"远海口"轮在广州南沙首航。该船集成三重绿色技术,配备光伏系统年发电量41万度,是全球首艘完全满足中国船级社新能源汽车运输安全指南的船舶。

聚焦绿色智造新赛道 | 中船集团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打造转化"强引擎"

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 2025-05-15

在第三届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大会上,中船集团旗下七一一所的"船用碳捕捉存储技术"与"深冷再液化装置"等项目,展现了在提升清洁能源转换效率方面的重大突破,为船舶领域低碳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人工智能赛道收官 中远海运科技航运大模型荣获一等奖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 2025-05-06

中远海运科技的"Hi-Dolphin 航运大模型"在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该模型是全球首个面向公众的航运大模型,基于国产开源框架和算力,积累了全球最专业的航运多模态语料库,推动航运业数字化转型。

布鲁沃尔为一系列邮轮推出迄今为止最大的隧道推进器以扩展产品范围

Veth propulsion Bruunvoll 2025-04-03

为应对邮轮大型化趋势,布鲁沃尔(Brunvoll)推出其史上最大的隧道推进器FU135系列,单机功率高达4000-5100千瓦,配备3.5米可调螺距螺旋桨,将为三艘新型邮轮提供卓越的操纵性和能效。

ABB在CAIMRS荣膺多项自动化+数字化"新质奖"

ABB 2025-03-13

ABB在中国自动化+数字化产业年会上斩获九项大奖,其为沪东中华18艘LNG运输船提供的永磁轴带发电机技术荣获"装备智造'新质'奖",该技术相比传统方案可节省高达4%的燃油成本,实现显著的增效节能降本。

期刊专利汇总

本月关键词
螺旋桨 推进性能 水动力 无人化 减振降噪
本期学术研究聚焦于船舶推进系统的前沿技术与性能优化。多篇论文深入探讨了螺旋桨设计,如考虑桨毂作用的升力面设计、端板型对转螺旋桨的空化性能,以及仿生微结构在降噪方面的应用。推进器方面,对喷水推进、吊舱推进器、轮缘驱动推进器的水动力特性及结构强度进行了详细分析。此外,无人水下航行器(UUV)的动态稳定性与降噪、船用内燃机的可靠性评估、新材料在船舶涂层和结构中的应用也成为研究热点,反映出行业向高效、智能、可靠和环保方向发展的技术趋势。
期刊

考虑桨毂作用对螺旋桨升力面设计的影响研究

船舶力学 石碧亮;刘媛慧;阮华;

本文将二维流动问题中的镜像法与升力面方法结合,建立了考虑桨毂作用的升力面理论设计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对水动力系数无明显影响,但能使压力分布更吻合设计目标,并降低外半径导边处载荷,有助于推迟空泡初生。

期刊

端板型对转螺旋桨空化性能分析

船舶力学 陈振纬;陈旭鹏;张驰;等

研究将端板螺旋桨应用于对转桨,分析其空化和推进性能。基于RANS和Schnerr-Sauer模型,发现端板的添加使对转桨具备更佳的抗空化性能,系柱状态下空化范围减小约59%,且在低进速下推进效率更高,适合低速潜航器应用。

期刊

基于水动力载荷的吊舱推进器结构强度仿真

船舶工程 王海霖;高晓敏;郑安宾;等

利用ANSYS软件对大型吊舱推进器在直航和小舵角工况下的结构强度进行仿真分析。研究通过模拟实际工作中的水动力载荷,验证了吊舱推进器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并指出螺栓连接部位是应力集中的主要区域,对结构安全有较大影响。

期刊

仿生轮缘推进器水动力性能分析及优化研究

中国造船 乔法;张琢;刘报;等

受座头鲸鳍状肢启发,将凹凸结节应用于轮缘推进器设计优化。通过数值模拟发现,随边上的仿生结节可提高推进效率,最高比初始模型提升3.16%,且在桨叶根部进行仿生优化的效果优于叶梢附近。

期刊

基于数据驱动的无人船轨迹跟踪自适应控制

中国舰船研究 王维坤;刘加朋;王保防;等

针对具有参数不确定性的无人船系统,提出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轨迹跟踪控制策略。该方法结合反步法和数据驱动控制器,有效减轻了未知扰动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其在无人船期望轨迹跟踪上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期刊

Velettrica创新型双功能SAIL-POD:实验评估与性能校准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nilo Calcagni; Andrea Mancini; Roberto Baffigo

本研究在拖曳水池中对Velettrica SAIL-POD装置进行实验评估。该创新推进系统具备推进/再生双重功能,专为帆船设计。通过自动化程序确定其在不同工况下作为推进器或涡轮时的最佳配置,验证了其技术可行性与数字化工具的有效性。

期刊

无人水下航行器降噪测量与仿生螺旋桨优化设计

Experiments in Fluids Jialin Liu, Yuqing Hou, ... Huiling Duan

研究提出一种通用的UUV噪声测量方法,并设计了借鉴座头鲸特征的仿生螺旋桨以降噪。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螺旋桨可显著降噪达6.67分贝。通过实验与数值模拟,阐明了其将大尺度涡流分解为低能小涡流的降噪机制,为开发高效低噪水下推进系统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期刊

船舶内燃机可靠性评估的故障树分析与贝叶斯网络联合方法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Ivana Jovanović, Çağlar Karatuğ, ... Nikola Vladimir

本文采用故障树分析(FTA)与贝叶斯网络(BN)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船用内燃机可靠性。通过识别关键故障模式并引入冗余设计,如冗余泵组和备用蓄电池,显著降低了外部泄漏(ELU)和启动失败(FTS)等故障的发生概率,为提升系统可靠性提供了有效框架。

期刊

聚硅氧烷和纳米添加剂在提高环氧船舶涂料的疏水性、附着力、耐腐蚀性和防污性能中的作用

Polymer Bulletin Nariman Al-dawood, Rama Alqassar Bani Almarjeh, ... Youssef Johar

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聚合物共混物的防污防腐船用涂料。通过将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纳米添加剂(如纳米铜、氧化锌)引入环氧树脂基体,显著提升了涂料的疏水性、机械稳定性和耐腐蚀性。地中海浸泡试验表明,该涂层表现出优异的防污性能。

期刊

回转破冰场景下极地船冰压力载荷特性数值分析

船舶力学 葛钰辉;丁仕风;周利;曹晶;王燕舞;

采用海冰环向裂纹法模拟极地船回转破冰过程,分析船-冰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与冰载荷特性。结果表明,船首区域是回转破冰场景下的关键区域,承受了更高概率和幅值的冰载荷。研究成果可为极地船舶抗冰结构设计提供载荷输入参考。

竞争对手分析

本季度主要竞争对手动态分析及技术路线对比

瓦锡兰

技术趋势

近期瓦锡兰主要在三大技术有突破性进展:

  • 零排放动力系统加速商业化,瓦锡兰接连斩获美国全电动高速渡轮(625kW×2电机)和荷兰Vertom混合动力船订单,其氨燃料发动机实现95%氨能占比时减排90%的突破。
  • 碳捕捉技术进入应用阶段,全球首套商用船舶CCS系统在Solvang ASA船舶运行,日处理10吨CO₂。
  • 能效升级方案受追捧,如瓦锡兰Fit4Power改装方案为ONE集装箱船降低13%燃油消耗,延长CII合规期4年。

市场动态

  • 区域市场:欧美主导高端项目(如旧金山电动渡轮、英国储能电站),新兴市场如尼日利亚30MW天然气电厂和埃及FSRU改造项目体现增量空间。
  • 政策驱动:IMO 2050减排目标推动技术迭代,氨运输船(VLAC)和LNG再气化设备需求上升。
  • 资本运作:机构投资者频繁调仓,BlackRock对瓦锡兰持股在5%阈值上下波动(5月27日5.10%→6月16日<5%),反映市场对技术龙头估值分歧。

公司动向

  • 业务重组:2025年4月起拆分能源业务为"能源"与"储能"独立部门,强化储能战略地位,2024年64亿欧元营收中三大板块协同效应显著。
  • 股权治理:推行董事会40%年薪股权支付(如董事长获4722股),绑定管理层与长期战略;连续股票回购(均价16.29-16.62欧元/股)提振信心。
  • 生态合作:与EDF Renewables共建英国储能网络(404.5MW/709MWh),联合韩华海洋开发氨运输船技术,形成"技术+场景"闭环。

总结

行业竞争焦点已从单一设备性能转向"减碳技术+全生命周期服务"整合能力。瓦锡兰通过技术商业化(氨燃料、CCS)、业务架构优化和资本手段(股权激励、回购)巩固领导地位,但机构投资者持股波动提示需关注技术投入与短期回报的平衡风险。未来竞争将更依赖生态协同与新兴市场渗透能力。

零排放动力 | 碳捕捉 | 能效升级
南高精

技术趋势

南高精近期技术突破集中在三大领域:

  • 电动化与智能化:主导电动拖轮技术研讨会,联合40家单位布局新能源转型;舵桨系统维护培训聚焦拖轮智能化发展路径。
  • 大功率高端装备:自主设计14400kW主推进齿轮箱用于亚洲最大耙吸挖泥船;20700kW齿轮箱项目与KONGSBERG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 系统集成能力:双机双桨可调推进系统(2×2400kW)在启航19成功试航,标志复杂系统集成技术成熟。

市场动态

  • 国产替代加速:PC6冰区舵桨、2MW水下舵桨等创新产品2025年目标产量超200套,直接挑战国际品牌市场地位。
  • 高端领域突破:产品成功打入消防溢油回收船、豪华客滚船、大型疏浚船等高端船型配套领域,获国际认证。
  • 服务模式创新:通过技术培训累计覆盖450余人次,以"技术+服务"策略增强客户粘性,成效显著。

公司动向

  • 产品研发升级:密集推出PC6冰区舵桨(4MW功率/PC6冰级)、2MW水下舵桨等国际先进水平产品。
  • 战略合作深化:与KONGSBERG合作斩获4艘豪华客滚船8台推进器订单;布局中高端船舶动力系统集成市场。
  • 技术品牌建设:举办行业技术交流会覆盖70家单位,通过专业培训强化技术领导地位。

总结

南高精通过大功率装备国产化(14400kW齿轮箱)、电动智能化技术布局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加速推进船舶装备自主可控进程。其"技术+服务"市场策略在高端船型领域成效显著,但未来需应对电动推进市场化加速和智能化技术迭代的双重挑战。国产替代战略虽带来增长空间,也可能引发更激烈的价格竞争,技术合作(如MAN等欧洲客户)将成为国际市场份额提升的关键。

电动化 | 大功率装备 | 国产替代
肖特尔 (SCHOTTEL)

技术趋势

近期肖特尔主要在以下三大领域有重大突破:

  • 清洁能源应用加速:SCHOTTEL主导的全球首艘甲醇双燃料拖轮(2025年Q3交付)标志着新能源在特种船舶的落地,其SYDRIVE-M混合推进系统成为技术标杆。
  • 能效升级需求激增:IMO EEXI法规驱动下,螺旋桨改造方案(如SCHOTTEL定制化适配)成为主流,能效提升达20%-30%。
  • 特种船舶技术专业化:军工与航天领域需求增长,紧凑型高推力推进器(如SRP 100)和多功能配置(主推+侧推组合)成为竞争焦点。

市场动态

  • 区域格局:亚洲(40%)和欧洲(30%)仍为核心市场,但北美因军工订单(如美国国防部拖船、ULA火箭运输船)增长显著。
  • 合作模式深化:头部企业通过产业链协作巩固地位,如SCHOTTEL与Robert Allan合作第500艘拖船,凸显设计-制造-推进系统一体化优势。

公司动向

SCHOTTEL近期表现尤为突出:

  • 项目签约:连续斩获美国Silverback Marine拖船(7吨拉力)、ULA火箭运输船(3台SRP 460 LE)等高价值订单,2025-2026年交付。
  • 技术输出:主导甲醇燃料、机械混合推进等前沿技术,并快速转化为商业化项目(如加拿大跨山管道护航拖轮)。
  • 合规响应:针对EEXI法规推出螺旋桨改造方案,抢占能效升级市场先机。

总结

行业竞争向"绿色化+专业化"双轨发展,SCHOTTEL凭借技术先发优势和军工/特种船舶布局暂居领先,但亚洲厂商在成本与电动化领域的突破可能重塑格局。未来两月需关注氢燃料推进研发进展及新兴市场招标动态。

甲醇燃料 | 能效升级 | 特种船舶推进
MAN Energy Solutions

技术趋势

  • 零碳燃料技术突破:欧盟"NH3 Spark"项目推动纯氨燃烧技术商业化,MAN Energy Solutions主导开发全球首款纯氨四冲程发电机组,标志氨燃料应用进入新阶段。甲醇燃料技术同步领先,其82,440kW二冲程发动机(2025年交付)创行业纪录。
  • 双燃料技术主导市场:MAN B&W ME-GI发动机订单将破千台,集装箱船需求占比超40%,技术扩展至移动发电领域(如Karpowership 24台20.7MW驳船发动机)。
  • 生物质能转化兴起:MAN参与设计年产100万MMBTU的甲烷化工厂及200MW Power-to-X项目,推动可再生天然气和电子甲烷规模化生产。

市场动态

  • 区域市场分化:欧盟聚焦零碳技术研发,中国加速绿色船舶合作(如中远海运脱碳改造协议),印度强化海军装备(HSL 5艘舰队支援舰订单)。
  • 应用场景多元化:发电领域占比提升(KPUB 124MW调峰电厂、EDF四岛维护合同),海上风电服务船(C-CSOV)和二氧化碳运输船(Easymax MPV)成为新增长点。
  • 军民用市场并进:葡萄牙海军订单和加拿大OSV项目体现MAN在国防与民用领域的双重渗透。

公司动向

  • 技术垄断强化:主导氨/甲醇/双燃料三条技术线,完成35/44DF双燃料发动机认证,175D系列获多国海军订单。
  • 全球合作深化:与中国(中船三井、中远海运)、印度(HSL)、欧洲(Skovgaard Energy)形成产业链联盟,覆盖研发-建造-服务全环节。
  • 服务业务扩展:PrimeServ签订EDF至2031年的维护协议,从设备供应商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转型。

总结

零碳燃料技术竞赛白热化,MAN凭借先发优势占据主导,但欧盟产学研模式和中国本土化合作可能催生新竞争者。移动电站、海上风电等新兴场景将加剧市场分层,技术服务能力或成下一竞争焦点。

氨燃料 | 甲醇燃料 | 双燃料发动机
Berg Propulsion

技术趋势

  • 动力系统电气化:加速推进并联混合动力与全电动方案,生物甲醇/氨燃料双燃料技术成为过渡选择(典型案例:NCL Nordland号)。
  • 全生命周期整合:技术方案从单一设备转向系统协同,通过跨部门协作方法论实现设计前置优化。
  • 材料革新突破:GreenForge®螺旋桨轴技术获路易达孚订单,反映碳成本压力下的零碳工艺应用需求。

市场动态

  • 订单流向:中国船企成为技术落地重要载体,黄海造船(5艘零碳运输船)、江苏大金(累计69艘订单)通过国际合作获取绿色船舶订单。
  • 区域热点:北欧企业主导技术标准(瑞典Berg、挪威Grieg Edge),形成"北欧研发+中国制造"产业协作模式。
  • 政策驱动:IMO碳减排法规刺激短途海运需求,氨燃料(7000载重吨级)、甲醇燃料(1300TEU船舶)成为主流技术路线。

公司动向

  • 技术布局:三轨并行推进电动化系统整合、甲醇/氨双燃料效率优化、GreenForge®材料创新。
  • 市场策略:强化亚洲合作网络(绑定中国大金工业供应链),以"最佳供应商"身份锁定跨大西洋滚装船等细分场景。
  • 核心优势:40年技术积淀+家族企业传承保障技术连续性,资深团队(如Dick Ekhammar)提供复杂系统整合能力。

总结

Berg通过电气化技术迭代与材料革新构筑竞争壁垒,其"北欧研发+中国制造"模式有效对接全球绿色船舶需求。核心风险在于:中国合作伙伴的技术吸收可能削弱知识产权优势;氨/甲醇燃料基础设施滞后制约双燃料船舶推广;碳价波动影响零碳材料经济性。未来需平衡技术输出与自主创新,同时加强燃料基础设施生态协同。

混合动力 | 材料革新 | 系统协同
Brunvoll

技术趋势

近期技术突破聚焦三大领域:

  • 高效能推进系统:带U型导管对转螺旋桨(CRP)系统实现10%能效提升,标准化减速齿轮箱降低应用成本。
  • 大型化适配能力:推出FU135系列隧道推进器(单机功率5100kW)和可伸缩推进器,满足邮轮及穿梭油轮大型化需求。
  • 集成化解决方案:混合动力(PTO/PTI)、DP2动态定位与ROV追踪功能整合,成为高端海工船标配。

市场动态

  • 需求端:邮轮市场显著复苏(年增11%),海工船舶(OSCV/SOV)及穿梭油轮订单持续放量。
  • 竞争焦点: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与定制化方案成核心竞争力,如为Dong Fang OSCV提供差异化配置。
  • 区域机会:澳大利亚等国家对特种船舶(如高拖力救援船)需求催生高附加值订单。

公司动向

  • 订单突破:斩获三星重工9艘DP2穿梭油轮大单(45个推进器),独家垄断Tsakos船队推进系统供应。
  • 技术卡位:通过CRP系统抢占零排放船舶技术高地,发布邮轮专用FU135系列建立细分市场壁垒。
  • 合作深化:与VARD形成稳定绑定,通过BruCon PTC控制系统强化产业链话语权。

总结

行业头部企业正通过技术迭代(能效提升+大型化)和生态合作构建护城河。Brunvoll凭借定制化能力与全周期服务优势,在高端船舶推进器市场形成显著领先,其订单与技术突破将倒逼竞争对手加速CRP等创新研发。未来竞争核心在于大型化适配能力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深度结合。

高效能推进系统 | 大型化适配 | 集成化解决方案

记录可视化

话题热度

船舶与舰船技术
42%
81条消息
无人化与智能化
26%
50条消息
推进系统与技术
21%
40条消息
绿色与双燃料动力
8%
15条消息
极地与特种船舶
3%
5条消息

热门词云

无人机 舰船 螺旋桨 低成本 推进 智能化 航母 新技术 吊舱 潜艇 数字化 电子战 无人化 导弹 军舰 发动机 油船 设计 减振降噪 水动力 破冰船 新材料 激光 护卫舰 极地 桨叶 自主
核心技术与部件
船舶类型与应用
发展趋势与方向